作者: 艳粉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1-09-02 09:35
□记者 艳粉
初秋时节,雨后的鄄城县古泉街道常庄村在绿树的掩映下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。走进村子,干净平整的街道两旁分布着一座座农家小院,道路两旁的绿化带生机盎然。人工湖边,几位闲暇的村民在此驻足欣赏着雨中的美景,湖中栈道、凉亭、观景台、睡莲等园林式美景尽收眼底,为已拉开乡村振兴大幕的村庄增添了些许诗情画意。
村庄美如画
“村里修了路,建了人工湖、广场和垂钓园,还成立了秧歌队、广场舞队,一到晚上可热闹了……”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的武茂喜曾担任过常庄村党支部书记,说起村里近些年的变化,他如数家珍,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。
然而这个已被认定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常庄村,曾几何时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,没有经营收入和集体资产,村民生活水平低,人居环境差,连个休闲娱乐的地方都没有。近年来,古泉街道扎实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和城乡环卫一体化,着力打造干净整洁卫生的农村居住环境,重点对村内软硬件设施进行了提升,不仅修了路,还将道路两旁进行了绿化,使村里“颜值”提升了很多。为了方便村民夜间出行,村里又安装了93盏路灯。可谓是村庄旧貌换新颜,百姓生活幸福感大大提升。
“路好了,街美了,村民还差一个娱乐的地方。经过考察商量,我们又在村里建了人工湖、节点广场和姜太公垂钓园。”现任常庄村党支部书记武海英说,人工湖建成后,还在水面上修建了凉亭、走廊。人工湖四周垂柳环绕,湖内莲叶遮盖了整个水面。昔日的旧坑塘成了村里的一道美景,也成了村民茶余饭后最好的去处。常庄村率先成为鄄城县第一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,完成了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逆袭。
村民家门口致富
村美人富裕,才是村党支部党员干部的最终目标。村委会动员村里致富能人,成立了挪威游乐场合作社。“古泉街道出资33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,村民武海青、武茂雷、范兆虎三人出资190多万元钱建了挪威游乐场,每年年底他们拿出33万元给贫困人口分红。”武海英说。
在游乐场里,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,海盗船、碰碰车、旋转木马等各种游乐设施琳琅满目,可以想象出孩子们在此玩耍时愉快的场景。武海英告诉记者:“每逢周末节假日,来游乐场游玩的人很多,大都是周边的村民。”
乡村振兴,经济基础是根本。“俺们村流转出600余亩田地,种植菠菜、香菜、大葱、油菜等应季蔬菜面积有500多亩,常年有商贩前来收购,很多村民通过种植蔬菜走上致富路。村民陈广群通过流转土地种植蔬菜达100余亩,平时要雇几十人除草、收菜。很多留守老人都到他这里来干活,一天50元,一年下来能挣1万多元。
村里的草莓种植大户范照虎是一位返乡创业青年,以前他在青岛发展,近年来看着家乡发生的变化,还有政府推出的有利政策,2017年,他决定回乡发展,先后投资了200万元,种植草莓、冬枣、甜瓜、樱桃,特别是每年草莓成熟的季节,他都会专门聘请人员进行网上直播带货。“我种植的草莓口感好,品质佳,深受欢迎,除了供应一些大型超市外,也通过网络直播销售,还有很多人开车前来采摘。”范照虎说。
在村民武红旗的地里,15亩阳光玫瑰、蓝宝石葡萄即将迎来丰收。“这些早就订购完了,成熟后直接运送到各大超市。”武红旗说,种植新型的葡萄品种价格高,还不愁卖,种植3年来,受益不错。
武海英介绍,2017年,常庄村投资60万元建设了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,每年收益6万元。2018年,为更好的发展扶贫产业,形成规模化产业基地,古泉街道办事处在常庄村集中建设了常庄挪威农耕乡村旅游项目、常庄生态农业示范园温室大棚项目、常庄生态农业示范园智能温室项目。三个项目年收益63.36万元,与常庄生态农业示范园相结合,既有采摘,又可旅游,形成了乡村旅游采摘综合体。
随着一个个惠民项目、惠民政策的落地生根,群众的底气更足了,干劲更大了。如今的常庄行政村,乡村振兴的大幕已拉开,上下拧成一股绳,村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篇章。